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环境保护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5:29:21  浏览:86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环境保护条例


(2003年2月28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3年7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2003年8月10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公布)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


人体健康,促进自治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


例》等法律、法规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自治条例》,结合自治旗实


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旗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自治旗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四条 自治旗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旗环境保护工作实


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和有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


监督管理。


自治旗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环境保护和防治


污染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


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 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森林、水以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必


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自治旗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保护农业环境,合理使用土地,防


止植被破坏,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推广使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使用难分解的农用


膜应当在农作物收获后回收。对农药、化肥包装物及其他废弃物应当采取措施


及时回收,禁止随意堆放、丢弃。


第八条 保护林业资源,禁止乱伐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业防护林


和防风固沙林。禁止毁林开荒,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禁止捕杀野生动物,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第九条 保护草地植被,禁止毁草开荒,防止草地火灾,适时进行休牧,


推广舍饲圈养等建设养畜方式。


在草原、丘陵、山地,禁止非法砍挖药材、薪材等破坏植被的活动。


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条 自治旗采取措施加强对尼尔基水库、永安水库、新发水库、莫力


达瓦山、博荣山及嫩江、甘河、欧肯河、诺敏河流域的保护。


禁止在前款所列区域擅自开山采石或者取土、取沙。确需采石或者取土取


沙的,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


批后,由国土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要实行环境影响报


告书(表)审批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后,防治污染及防治公害的设施,必须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按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该建设项目不得列入计划,规划管理部门不予发放规划许可证,银


行不予贷款,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土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


照。


扩建、改建、技术改造项目,要对原有污染同时进行治理。


第十二条 引进技术设备和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环境保


护的法律、法规,防止污染项目向自治旗转移。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严重


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


第十三条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


置的,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 自治旗依法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


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并按规定缴纳排污


费。


需要改变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和去向的,必须在改


变前30日内办理变更申报登记手续,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自治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


理条例》的规定征收的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专项、全额用于自治旗的环境


保护和污染治理。


第十六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的单


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立即会


同有关部门采取控制、防范措施,当环境严重污染,威胁到居民健康甚至生命


财产安全时,要立即向自治旗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减轻


或者消除污染。


事故查清后,事故单位要向自治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做出


事故处理结果的报告。


第十七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向水体


排放、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禁止在江河、湖泊、渠


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十八条 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和粉尘的单位,要采取除尘、净化、


回收措施。除尘、净化、回收设施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


投入使用。禁止在人口集中的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


他产生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十九条 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水


泥,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第二十条 新建造的工业窑炉、新安装的锅炉,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


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或者自治区规定的


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十一条 城镇规划区内所有排放烟尘的单位,必须对超过标准排放烟


尘的设施进行净化处理。自治旗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发展集中供热,减少采


暖期内烟尘污染。


第二十二条 城镇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油烟和噪声等


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其排污必须达标。


第二十三条 行驶的机动车辆,要装置符合国家或者自治区规定的消声器


和喇叭,整车噪声和尾气不得超过国家或者自治区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四条 城镇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


输和处置,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禁止将有害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及其他废物中。


医疗废弃物必须依照国务院《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收集、运送、


贮存和处置。


第二十五条 在城镇向周围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排放生产和建筑施工噪


声的,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自治区规定的生产场界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


在城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


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除外。


第二十六条 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或者自治区


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禁止在商业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徕


顾客。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自治旗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00元以下的


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污染物排放情况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并视其情节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并视其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施工单位不采取保护环境措施,造成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污染和危害


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所产生的噪声严重干扰


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其油烟、噪声对居民居住环境造


成较严重污染的,由自治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


或者治理不达标的,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对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自治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


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处理。


第三十三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市查处非法传销办法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查处非法传销办法


(2004年1月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4年1月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查处传销违法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传销或者变相传销(以下简称传销):

(一)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活动,参加者之间上线从下线的营销业绩中提取报酬的;

(二)组织者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劝诱参加者通过交纳入门费或者以认购商品(含服务,下同)等变相交纳费用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绍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牟取利益的;

(三)组织者利用后参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的;

(四)先参加者从其发展的人员所交纳的费用中获取收益,且收益数额由参加者加入的先后顺序决定的;

(五)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推广种植、养殖等项目的名义吸纳加入者的资金,并以推广业绩计提报酬或者给予其他经济利益的;

(六)其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营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第三条 查处传销活动,应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传销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或参加传销活动,不得为传销提供商品、资金、场所(包括住宿、培训、聚会、办公等场所)、仓储、运输、信息、网络等条件和服务。

第五条 查处传销活动,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查处传销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依法查处经营者擅自超越经营范围或无营业执照从事的传销活动。

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查处利用传销形式,采用欺诈、胁迫、限制人身自由和聚众等手段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或利用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依法应当受治安管理处罚或者涉嫌犯罪的违法行为。

房地产、金融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查处传销工作。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传销查处信息互通制度,及时通报传销查处信息,提高执法效率。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查处传销时,需要其他部门和单位协助的,其他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配合。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传销工作中发现涉嫌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线索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或者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查处。

公安机关在查处传销工作中,对经审查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不属于治安行政处罚的传销案件,应当及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

第八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向本辖区人员宣传传销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发现组织或参与传销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查处工作。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日常巡查制度,明确执法人员和责任地段,发现传销行为的,应当及时查处。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销违法行为,有权举报。

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对举报的传销行为应当及时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一条 房屋出租人不得将房屋租赁给承租人作为从事传销活动的培训、聚会、办公场所,不得将房屋租赁给明知从事传销的人员居住。房屋出租人发现承租人利用租赁房屋从事传销活动的,应当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二条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对传销欺骗性、危害性和传销典型案件查处情况的宣传力度。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与传销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进入传销培训、聚会、经营、办公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三)查阅、复制、查封、扣押与传销有关的合同、票据、帐簿以及其他资料;

(四)查封、扣押用于从事传销活动的工具、设备、产品(商品)等财物;

(五)对涉嫌传销的单位、组织者,通知开户银行在六个月内暂停对其办理结算业务;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传销查处奖励制度,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列支。

对举报传销经查证属实的和在传销查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 对传销活动的组织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3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对传销活动的参加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可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对在传销活动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或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房屋出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承租人利用租赁房屋从事传销活动而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发现传销活动不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不配合查处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在查处传销活动中,对拒绝、阻碍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机关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现传销活动不及时查处的;

(二)参与或变相参与传销活动的;

(三)在查处传销活动时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

(四)对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不及时受理或不及时查处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组织者,是指在传销活动中,实施策划、筹备、发起、宣传、运作等行为,或者发展成员5人以上的个人。

本办法所称参加者,是指在传销活动中,被组织者劝诱、招募加入传销网络,接受组织者指令,在传销组织中居于从属地位,发展成员不足5人的个人。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容提要:法律监督能力是检察机关的核心能力。检察机关刑法适用专业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刑法应用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专业,检察专业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刑法应用学为重点,建立激励机制和专门的培训机制,培养专家型的人才,适应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化不是专门化,金融检察专业化不能离开刑法应用学这个重点,这是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主要矛盾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 刑法应用学 专业能力 金融检察 专门化


  检察专业化建设是检察工作本质特征的要求,是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的必然选择,是依法治国、构建现代诉讼制度的需要。高检院审时度势,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队伍建设要努力提升检察法律监督能力,大力加强检察人员专业化、检察官专业化、办案组织专业化建设,加快检察专业化建设发展步伐。
  
  检察专业化建设,宗旨就是要提升检察机关的核心能力。从宏观方面来说,宪法明确了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就意味着法律监督能力是检察机关的核心能力。从微观方面来说,检察机关的职能就是围绕着适用刑法和诉讼监督进行配置的,检察机关的核心能力就是准确适用刑法办理刑事案件,同时对三大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能力。弄明白了问题的本质,准确把握检察专业化建设的内涵,才能确定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检察法律监督能力与客观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客观要求检察机关提升法律监督能力,与时俱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大局。可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检察机关将面对法律监督能力不足的现实,尤其是刑法应用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检察实践的需要,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向前发展的瓶颈。检察机关选择专业化发展道路,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准确把握罪名及其犯罪构成要件,得心应手地处理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核心能力。加强这种核心能力的建设,培养专业化的刑法应用学人才,应是检察专业化建设的重点所在。刑法应用学与刑法学不同,一个案件在刑法学上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但是,一个案件在刑法应用学上有不同的答案是不正常的,有损司法统一和法律权威。刑法应用学实际上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独特的内涵、处延和自身的应用规律,具有一个专业的全部要素特征。
  
  遗憾的是,大专院校里只有刑法学专业,尚未有一所大专院校开办了刑法应用学专业,理论上没有给予刑法应用学应有的地位。检察机关进行专业化建设,需要改变思想观念,重新审视检察机关的核心职责及其能力要求,确立刑法应用学就是一门应用学科,相应的工作岗位是专业性的工作岗位的意识,解决好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刑法应用学大家都没有学过,只能靠大家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摸索学习和有限的培训。由于种种原因,刑法应用学并没有被大多数同志熟练掌握,突出表现在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刑法适用的专业能力不足,抓不住要害和重点,无所适从。自侦部门在疑难案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问题上,把握不准是常态,出错概率大;批捕和公诉办案中面对疑难案件,抓不住案件的关键和构成要件要素,思维陷入混乱,模棱两可的情形时有发生,于是就有了反复集体研究,向上级院请示报告,然而上级院的状况几乎差不多,一起案件转了一个大圈,最终仍然是疑难案件。不仅办案的效率低,而且案件质量无法保证。这种情况带有普遍性,是当前检察机关能力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笔者认为刑法应用学作为一门科学,一个专业,其内容至少包括刑法及其释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司法性文件,3000个以上的典型案例。如此丰富的内容,检察人员需要长时间地潜心钻研,认真领会。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将刑法理论学习与实际案例研究交叉进行,反复研读刑法要义及相关解释,仔细揣摩典型案例。一边勇于办案应对日常工作,一边想方设法多学多看,坚持不懈地努力十年时间,达到实际办案不得少于300件,典型案例研究不少于3000个的水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才能达到检察办案专业化水准,成为一名刑法应用学的专家型人才。一个检察院里面,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才,放在关键岗位把关,检察院就有了灵魂。不管是自侦部门的案件,还是公安部门移送的案件,几乎是所有的疑难复杂案件,这种人才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大大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大量时间,案件质量也获得实质保证。
  
  检察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必须承认,检察机关内部基本上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任人唯亲已是习以为常,这些窒息了检察干警学习的积极性和源动力。检察专业化建设,必须破除分配制度上大锅饭机制和用人制度上陋习,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有制度上的保证。经济上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政治上要有前途,有奔头,干警才会有动力有上进心去努力学习,否则,检察专业化建设恐怕很难落到实处。
  
  检察专业化建设,脱产再培训必不可少。笔者花了将八年时间,其中有三年几乎是相当于脱产,完成了前述刑法应用学相关内容的学习,没有大量时间潜心钻研是不够的。笔者建议省级院与高等院校法学院联合开办长期研修班。研修班的学员从全省公开选拔,从每个检察院选出一名基础较好,有一定办案经验的干警,脱产学习四年,全力以赴,完成刑法应用学专业的学习。毕业后,将由法学院授予研究生文凭。他们回到办案岗位,要能够应对疑难复杂案件,准确适用法律,并在全院刑事案件办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检察专业化建设不是办案专门化。有专业的铁路检察院,有专业的林业检察院,近几年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正在探索金融检察专业化的办案模式,这让人产生的一种印象,检察专业化就是专门办理某个领域中发生的犯罪案件。笔者认为,无论是铁路检察院、林业检察院,还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正在摸索的金融检察专业化办案模式,都是针对某一个领域内的犯罪而设立的,将发生在某个领域内的案件由一个单位集中办理。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察专业化,最多算是办案专门化而已。这些案件虽然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却谈不上成为一个专业,任何一类犯罪都有自己的特点,总不可能都弄成专业化。
  
  检察专业化特指刑事检察专业化,民事行政检察专业化。必须牢牢记住,刑事检察专业化就是指刑法应用要实现专业化,这是检察对外交往的专业基础与检察价值的根本所在。上海市探索金融检察专业化道路,检察干警要立足成为刑法应用方面的专家,而不是成为金融学方面的专家或者金融监管方面的专家。方向搞错了,着力点找不准,必将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目的。上海市现在搞了个“捕、诉、研、预、民行”一体化办案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不符合专业化发展规律。专业化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尊重科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专门化不是专业化,专门化可以随心所欲。专门化必须以专业化为基础,要搞好专门化,必须先要实现专业化,唯有如此,专门化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批捕、公诉、研究搞在一起或许还行,将民行和预防也拉进来的话,民行和预防(特别是事前预防)属于另外的专业领域。将多个不同的专业凑在一起挂块牌子,不会有真正的专业化,办案人员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能力,应对几个专业方面,效果有限肯定是意料之中的。另外,还有人提出要介入到金融监管领域,甚至长时间到金融部门去挂职,企图涉足其他专业领域。笔者认为检察干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可能做好这件事,手伸得太长,必将露出能力不足的马脚,不仅不利于树立检察权威,相反容易闹出不专业的笑话。
  
  有论者认为金融检察不搞专业化,无法应对金融犯罪案件。这其实是误解,对于刑法应用学专家而言,只需要知道相关金融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就能够轻松应对复杂金融犯罪案件的挑战。在金融犯罪中,有少数罪名的理解和相关犯罪构成要件把握,需要金融方面的知识,需要把握好相关行政法规。然而,刑法规范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并不苛求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基本知识就行。因此,少数罪名涉及到金融知识,并不足以成为金融犯罪检察专业化的理由。刑法应用学专家应对操纵证券市场案和内幕交易案等涉及一些专业性知识的复杂案件,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完全不必要将检察人员派到大专院校专门研修金融专业,去金融部门挂职亦应慎重。笔者主张检察办案人员,为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的流程等,到金融部门和单位进行短期培训和交流学习,建立起制度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却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检察人员增长金融知识,只能是锦上添花,是次要矛盾,加强刑法应用学专业能力的培养,才是专业化建设中的重点,是主要矛盾。
  
  综上所述,检察专业化建设,要围绕提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为中心,重点是加强刑法应用学专业能力的建设。这是由检察机关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全国检察系统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所使然,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检察机关牢牢抓住这个中心和重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必将促进自身的法律监督能力的显著提升,推动检察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肖佑良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